今日竹山网消息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为推进这项工作,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了一支田间专班,由局班子成员带队,采用ab角轮换上阵机制,形成“全员懂业务、全程能监管”的梯队优势。每天施工时段,10名干部准时分散到10个建设现场,与施工人员同步上下班,为项目提供持续的人力支撑。
在施工现场,红马甲们对照图纸逐处核查施工细节。从田埂宽度与农机通行的匹配度,到灌溉管网的坡度设计,发现与实际需求有偏差时,当场召集施工方、设计方会商调整,让图纸落地更贴合实际。同时,关注脚手架搭设、用电规范等安全细节,发现隐患立即督促整改,以认真态度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。
红马甲们还注重与群众沟通,解决实际问题。他们主动走进村民家中、来到田埂边上,倾听群众诉求:在宝丰镇上坝村,根据村民建议加宽田间步道,方便老人小孩穿行;在麻家渡镇,协调施工方顺路修复破损生产路,让项目建设兼顾民生需求。此外,他们协助调解用地纠纷、施工噪声等矛盾,通过沟通争取群众支持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群众参与”的共建局面。
为确保农田建设质量经得起检验,竹山县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。项目竣工后,工地显著位置设置标识牌,标注设计、建设、监理及监管单位责任人信息。村民发现质量问题可按牌上信息溯源追责,使“终身负责”从制度变为群众可感知的保障。
这些穿梭在田埂间的“红马甲”,既是工程质量的“把关人”,更是连接党委、政府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。他们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让高标准农田既成为稳产高产的“粮仓”,也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“动力田”。这抹亮眼的红色,正驱动着竹山县农业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,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写下生动的“竹山注脚”。(袁博)